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沒有剪出自己很滿意的作品,
一大部分是因為疫情,讓我在過去的一年半裡都關在很舒適的舒適圈內,
但以我的經驗,要剪出 ”好作品“ 往往會需要一些讓你不舒服的元素存在。
從疫情爆發以來我一直為越來越少外拍的情況感到焦慮,沒有外拍就代表畫面不會受到挑戰,畫面沒有受到挑戰,剪接要進步也會變得困難。
就這樣我焦慮了18個月之久,因為我不願意相信空白空間。
直到這週的一個剪接計畫打破了這些日子的憂慮,也讓我了解空白空間的意義。
故事是這樣的......
我被逼著拿出4年前用D5500 & GH5 的素材剪一支募資預告,而且這部影片必須充滿力道跟公信力。
也許用直升機追逐跟極限運動的素材可以輕鬆呈現,但這次的主題是 - 教育。
剪接 Day 1:我挑出四首音樂,同事覺得很好,我就嘗試拿著這四首音樂去拼出一個所以然。可是怎麼拼,怎麼加特效就是感覺不對。這樣的狀態證明了我最害怕的事情,就是生鏽的腦袋跟欠鍛鍊的手。這時候我的害怕勝過氣餒,而我從來沒有因為剪接感到害怕過。
經過了一個週日的休息,我知道必須振作起來,不管怎麼樣都需要創作出這部影片,這次沒有Plan B。
週一的早上我先是打開了一部我排斥很久的運動影片,每次照著這部影片做運動都會累到發暈,所以常常找其他的影片做。不過今天不能當弱雞,所以就從難的運動開始我的一天。
開始剪接之前我又打開了一部Ethan Hawke 的TED 演講,題目是Give yourself permission to be creative。聽完之後腦洞大開,發現原來所有創作上的痛苦都是我給了自己太多限制跟包袱,許久的沈澱也未必是壞事。
剪接 Day 2:我跳脫了平常會使用的音樂類型,找了一首聽起來感覺很對但是不太確定要怎麼剪的音樂。在聽的時候大概知道可以怎麼操作,就決定相信直覺把卡刷下去(笑。接下來的幾個小時是好久不見的Flow,一首對的曲子竟然讓我重新找回自信,我也不再苛求完美,只管照著心裡的節奏去剪。但到下午我就停下來,給自己一點空白時間,等待明天新的想法。
剪接 Day 3:在動刀之前我又把昨天的時間軸刷了好幾遍,奇妙的是我想到了昨天沒想到的idea。儘管只有加上幾個音效跟調整幾幀,但慢慢的架構後才出現我真正想要的樣子。
到現在才發現我懼怕的空白其實也無形的讓我成長,所謂創意的生長痛就是焦慮跟害怕。
這次的經驗還可以寫好多,每天的狀態都不太一樣,但是希望這種可遇不可求的經驗可以分享出來。讓因為疫情受影響的人可以知道自己並不孤獨。
這部影片還在製作中。
等好了,再給你看。